华夏英泰联合创始人赵学强:将学术转化成产品

发布时间:2023-11-16 05:46 阅读次数:

  “极少数人五年后做了PI,留在美国或回国开了自己的实验室;不少人选择继续留在美国做‘千老’,也有一些拿到绿卡在美国公司工作,生活都还行。我到了安德森三年后,确定自己不想在美国长呆,也正好有机会,就跟林老师回国在清华大学做了副教授。三四年后想做点‘把文章真正转化成对患者有益’的有意思的事情,就又跟着林老师一起创业了。”近日,华夏英泰联合创始人赵学强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简单的几句话描述了他从“博士后-教授-企业家”的身份转换。

  赵学强口中的“林老师”,是国际知名免疫学家林欣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主任。

  林欣的项目在“圈内”被认为是最靠谱的,陆续有诸多资本抛出橄榄枝。“我们想做点有意思的事情,将学术向临床产品转化,让更多的患者能够直接获益。2017年底,在清华大学技术转移院与荷塘基金的支持下,林欣与我还有几名出站的博士后,带着‘雄心’创立了华夏英泰。”赵学强介绍道,希望将华夏英泰打造成为中国的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基因泰克”。

  梳理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华夏英泰从天使轮开始,每年都获得一轮融资。华夏英泰于2018 年启动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以来,先后在2019-2022的四年间,以一年一融资的节奏完成了从A轮到B+轮的四轮融资,截至目前,华夏英泰已累计完成4亿多元融资。

  赵学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这主要是赶上了国内的科学家创业大潮,更是资本对华夏英泰学术及技术的认可。华夏英泰充分结合了CAR-T和TCR-T的优势,创新出了STAR-T技术平台。以该平台作为支撑,目前有多条产品管线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发阶段。其中CD19/CD20双靶点产品已于去年9月6日获得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临床默示许可,正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牵头下进行I期临床试验工作。另一款靶向LILRB4的产品YTS104,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也于去年12月获得了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今年11月在国内的IND申请刚获受理。

  五年前,赵学强的身份标签是中科院免疫学博士、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是一名专注于肿瘤免疫学、炎性疾病相关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近20年的科研工作者。并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等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30余项细胞治疗相关专利。

  当年在“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的号召下,赵学强报考了生物学,然后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开始攻读肿瘤免疫学博士,再到美国做博士后,没有选择常规的“千老”路径,也没有走学院派路线。

  林欣的项目在“圈内”被认为是最靠谱的,陆续有诸多资本抛出橄榄枝。“林老师希望将学术向临床产品转化,直接让更多的患者能够获益,我们想做点有意思的事情,遂于2017年底,在清华大学技术转移院与荷塘基金的支持下,带着‘雄心’创立了华夏英泰。”赵学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

  在诸多的资本中,华夏英泰接住了同与清华有渊源的荷塘资本。赵学强回忆称,华夏英泰创立之初,荷塘创投的投资人送了他们一本书叫《基因泰克》,受到这本书的启发,他们希望把华夏英泰打造成为中国细胞领域的“基因泰克”。

  “华夏英泰成立时的英文名称China Immunotech就是来源于此,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立足于中国但放眼全球的细胞治疗企业,愿景是in China for global,即立足中国,造福全球患者。”赵学强介绍称。

  实际上,相较于从零起步的创业企业,华夏英泰已经在清华大学完成基础研究的积累,是“产学研”的典范。目前华夏英泰布局了针对血液瘤与实体瘤疾病的自体型和定点整合通用型的产品管线,已有多条产品管线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发阶段。

  其中,华夏英泰自主知识产权的TCR-T技术平台——STAR-T(合成性T细胞受体抗原受体)被业界广为关注,该平台综合了CAR-T与TCR-T的优势,较传统CAR-T治疗产品具有抗原敏感度更高、肿瘤浸润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等显著优势。

  赵学强以通俗的方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了其中的技术原理:T细胞原本是在机体内对抗突变细胞或者是癌细胞的,但在癌症发生时,T细胞往往失去了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T细胞不能识别癌细胞,为了T细胞可以有效识别癌细胞,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些基于T细胞的技术,如CAR-T和TCR-T。这项技术就是定向地改造T细胞,为其安装了一个“GPS”,让它知道哪种细胞是癌细胞。

  其中,CAR-T是把抗体原理和T细胞结合的东西,把这些元件人为地组合到一起,它的优势是发挥作用比较快,缺点则是持久性不太强。而TCR-T更接近于天然产物,不过识别靶点的机制很受限制。“为了充分利用T细胞的天然生物学特性,包括信号传导、杀伤及反馈机制,我们想要开发一种不受识别范围限制的T细胞治疗技术。因此,我们将T细胞的识别结构改造成类似于CAR-T的抗原抗体结构,使得T细胞能够广泛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赵学强介绍称。

  目前华夏英泰最成熟的产品为CD19/CD20双靶点STAR产品HXYT-001,已于2022年9月6日获得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临床默示许可,正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牵头下进行I期临床试验工作;另一款靶向LILRB4的产品YTS104,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于去年12月获得了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并于今年11月在国内的IND申请获受理;同时也在面向实体瘤做开发,并着手布局定点整合的通用型产品。

  据了解,三年内,华夏英泰希望推动1-2款基于STAR-T开发的细胞治疗药物报批上市。赵学强透露,针对STAR-T产品做的早期临床试验显示:没有发生三级以上的细胞因子风暴,证明了其安全性。

  “STAR-T是一种不同于现有CAR-T技术的创新结构,通俗讲是TCR基础上的CAR,TCR的信号、CAR的识别靶点机制,使得编辑的T细胞更具有天然T细胞的特性。STAR-T实际上是综合了TCR-T天然的信号优势和CAR的识别优势。” 赵学强继续补充称。

  除此之外,华夏英泰还致力于开发通用型细胞治疗法,该疗法是指使用健康供者或细胞系来源的免疫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成具有特定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或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然后输注给患者。

  相比于自体型,通用型细胞治疗法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免疫细胞产品的规模化、批量化生产,降低成本,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不过,赵学强也提到目前通用型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据了解,通用型产品目前的技术成熟度、产业成熟度还并不好,而且真正的通用型产品,需要更多的流程。从技术开发的角度,通用型产品目前的临床数据和单批产能还没有达到行业预期,在编辑手段和细胞类型上还需要花时间,所以通用型产品目前还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这背后的逻辑,赵学强解释称,在于细胞治疗跟别的药也不一样。“别的药往往容易失败在II期和III期临床阶段,但细胞治疗只要在I期临床就能证明效果了,大量的产业人才上去了就会进程很快。所以通用型目前其实在最艰难的爬坡的阶段。我相信它是未来的方向,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赵学强表示,华夏英泰未来5年之内会有通用型产品上市。

  实际上,当前以药明巨诺、复星凯特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产品也一直受困于价格高、商业化难突破等问题。而短期内,这个价格或很难下降,因为这也是目前的行业现状,各企业在成本方面也没有太多的差异与优势。

  据了解,一方面CAR-T类细胞治疗药物与传统药品有很大的不同,它需要从患者体内采集细胞、在实验室进行编辑、再输回患者体内等多个步骤。另一方面,这种治疗模式对医疗机构、医保系统、患者选择等都有很高的要求。美国的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支付习惯和支付体系,而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不过,市场也倒逼企业在成本端进行优化,基于这一点,赵学强认为,通用型CAR-T一定是细胞治疗的未来。“华夏英泰目前进度最快的产品还是自体型产品,先用自体型产品把路走通、证明自己的能力之后,华夏英泰一定会做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

  也正是因为华夏英泰的技术备受青睐,所以一直为资本所追捧。梳理企业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华夏英泰从天使轮开始,每年都获得一轮融资,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数亿元融资。据了解。华夏英泰上一轮是在2022年7月完成的B+轮融资,披露的规模是亿级人民币,B轮融资则是在2021年完成的超2亿元融资,再早之前是2020年完成了4500万元的A轮融资。

  对于这些融资,赵学强笑称是因为“命好”。“首先是时间节点,我们创业赶上了当时生物医药投资的风口,若换成当下的环境可能并不能如此顺利,尤其是在2021年的时候,我们原本募资1亿元,但最终我们超募到2亿元,包括淡马锡的VC祥峰资本、弘晖资本等。”

  2015年起,医药审评审批制度不断改革,点燃了创新药研发与投资热情;在资本层面,2018年的港交所18A规则、2019年的科创板均允许未盈利Biotech公司上市,给药企提供融资渠道的同时也给投资人提供退出通道,与此同时,在2020年新冠疫情前后,医药行业更是吸引了各路资本入局,生物医药成为了资本的“吸金石”。

  资本的支持也是赵学强所说的另一个“幸运”。赵学强称,每一轮融资的资本都给华夏英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助益。“例如荷塘教我们怎么从一个实验室做成一个企业。”

  “荷塘投资了我们3000多万,并教给我们企业一定要合规,很多出来创业的学者教授可能并不太重视这方面,但这其实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很重要,包括法务、管理流程、团队搭建等。”赵学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

  荷塘助力华夏英泰完成了从实验室到企业的转身,汉康则是让华夏英泰走向更加成熟。在业内,汉康基金也是著名的生物医药基金,投资了包括诺诚健华、康方医药、微芯生物等在内的企。“汉康基金在我们后期的成长中参与很多,在协议中,他们会提到希望我们一年后做成什么样子,招怎样的人才,两年后项目要做到什么阶段,与我们共同讨论并引导往药的路上去做,实际上也是为了做出产品,因为最终是需要有产品进行落地。”赵学强指出。

  “我也特别佩服的施一公老师,科学、商业‘命好’,格局也很大。” 在赵学强看来,运作企业以及商业化的过程,需要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在理想中,赵学强希望,能够将其特长及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行业发展结合起来,既能让患者获益,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我们希望大家都获益。”

  企业档案:华夏英泰(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18年由全球知名免疫学家领衔创立,希望通过自主创新型TCR-T技术平台——STAR-T 开发新一代细胞治疗产品,攻克实体瘤、血液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型生物医疗公司。公司已完成数亿元股权融资,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金种子企业、前沿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北京市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北京市试点单位等称号。

用户注册 平台登录 平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