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靖州:守好耕地保护红线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发布时间:2023-09-26 11:25 阅读次数:

  金秋时节,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岩脚侗寨收割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平日里村庄的宁静。农机技术员娴熟地驾驶着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作业,颗粒归仓。

  近年来,靖州县委、县政府胸怀耕地保护“国之大者”,采取“长牙齿”硬措施,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耕地“零违法”地区,获评“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坳上镇,是远近闻名的“杨梅小镇”。今年春天,该镇的网格田长在巡田时发现,有村民想将杨梅树苗移种到耕地来。“我们在日常巡田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及时进行了制止。”坳上镇镇长陈冬林说。

  同时,该县注重落实“长牙齿”硬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太阳坪乡贯堡渡村村民李某占用耕地14.55亩、占用永久基本农田12.27亩种植中药材半枫荷。“今年5月,我们联合乡镇综合执法大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说法释理后,当事人同意立行立改。”县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监督股股长李凯说。

  走进渠阳镇横江村,映入眼帘的是“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高标准农田。该村将耕地“非粮化”问题地块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范围,实施综合整治和“小丘改大丘”工程,综合机械化作业率从74%提升至100%,亩均成本降低300元以上。

  综合施策,由“专项治”变“综合治”。靖州以打造新时代农业产业化“靖州现象”为契机,按照“主体自筹、金融助力、财政奖补+贴息”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平台公司三方参与统筹恢复耕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集中打造4个现代农业示范片,预计可恢复耕地1600亩以上。

用户注册 平台登录 平台推荐